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敦煌壁画中树木图案的“程式化”装饰特征

  • Update:2013-08-02
  • 高 阳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树木多在故事画和经变画中作为衬景,其表现手法简练概括,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美感,因而亦可称之为树木图案。本文重点论述敦煌壁画中树木图案的“程式化”装饰特征,结合具体例子,运用图案学理论进行分析说明,归纳总结其中所包含的装饰特点与装饰手法,并阐明其对现代装饰设计的启发借鉴作用。
关键词:敦煌壁画、树木图案、装饰、程式化

二、“程式化”装饰特征与气韵意趣的表达

 

图案具备“程式化”装饰特征,虽然是要严格遵循形式美法则和规律,重点体现外在的形式感,但并不意味着只具备“装饰”或者“程式化”的单一方面。图案的创作源泉来自于自然,优秀的图案作品是对自然之美充满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图案的“程式化”并不影响和阻碍其传达所表现对象内在的生趣、意境、情调、气韵。把装饰性与非装饰性对立起来;把图案与绘画截然分开,认为图案是匠气和刻板的,只有绘画讲究气韵生动,这些都是对图案装饰特征的误解。“在一切艺术中,可以分析出装饰性的强弱与明显或含蓄是可以的,但不能严格来判别装饰性与非装饰性是对立的。”[7] 敦煌壁画中对树木形象的刻画,正是以“程式化”的装饰特征造就出朴素、单纯和富有生趣的艺术语言,将自然之美抒写得更加动人。古代画工在对树木进行平面、秩序、简化、抽象、夸张等程式化处理的同时,通过形与形之间的对比、整体构图的布局与安排、线条色彩的用笔感觉等生动地表现了对象的“气韵”。并且,自然物象的气韵和意趣得以充分体现,还要由创作者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主观情感所赋予,并非仅靠客观摹绘自然或是简单套用形式美法则所能达到的。例如,敦煌莫高窟西魏285 窟壁画中有对竹子和垂柳这两种植物的刻画,其造型、色彩均运用程式化的装饰手法来表现,十分概括简练。画面左侧的竹丛以直线条构成,竿竿笔直向上,竹叶没有按照自然界真实的样貌进行写实的描绘,而是进行了主观的夸张变化,以潇洒上扬的短线条笔触,将竹叶处理成丛簇向上飞扬的造型,这样在构图上形成一个纵向的动势。竹丛的右边描绘一株垂柳,柳树的枝条用柔美的曲线勾出,所有柳枝低垂向画面的右下角飘拂,柳叶也均朝向下方,描绘柳叶的笔触起笔轻而落笔略顿,体现弱柳含烟的秀润,与竹叶的挺拔昂扬形成鲜明的对比。柳树的构图形成了向右下方的斜向曲线形动势。修竹的苍劲与垂柳的婀娜被概括成这两种植物既凝练又典型的特征。造型与构图的鲜明对比与丰富变化;用笔的潇洒、简约、自如形成独特的视觉趣味,既充分体现了装饰感,又以形写意,以意传情,使情景交融的意境跃然纸上。这幅作品正反映了中国传统图案形式美和意境美的高度统一。(图5

 

5. 敦煌西魏285 窟树木图案,常沙娜临摹整理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敦煌壁画中树木图案的装饰特征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图案的“程式化”装饰特征来源于自然。敦煌壁画的创作者对自然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观察,清晰全面地认识到自然界物象中装饰化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出图案的造型、色彩、构图的装饰规律、装饰手法,创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具有装饰特征与装饰美的艺术形象。这些装饰形象既不是对自然形色的模仿和抄袭,也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臆造,而是人的情感智慧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凝聚与升华。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应从中获得启发,仍要坚持以自然为师,以传统为师,不断探索,创造出具有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

 

* 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W2013-01)”。(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RW2013-01)”.

 

注释:

[1] 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 1992,第23 页。

[2] [1],第24 页。

[3]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第16 页。

[4]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95,第108 页。

[5] 雷圭元:《中国图案美》,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7,第94 页。

[6] [4],第3 页。

[7] 张光宇:“ 装饰诸问题( 一)”,《装饰》,1959.5,第51 页。

 

参考文献:

[1] 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 1992

[2]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95

[3] 雷圭元:《中国图案美》,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7

[4]( )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

[5] 张光宇:“装饰诸问题(一)”,《装饰》,1959.5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