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釉情铁骨——龙泉青瓷的今与昔

  • Update:2011-04-14
  • 章星
内容摘要
青瓷的范围极其广泛,有诸多种类的胎和釉色变化。本文主要是讨论龙泉窑的青瓷形成品质,来探讨青瓷烧造技艺和艺术成就。青瓷所追求的是人格品质的与材料和工艺的完美融合,而体现这种意匠首先需建立在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基础之上。

 

北宋初以前龙泉青瓷,青瓷是流行于整个浙东地区大量烧制的极普通而且比较粗糙的青瓷,造型胎体厚重,杂质多。玻璃质比较强的透明釉偏黄调,釉层薄颜色淡,浓淡不一。装饰有波浪纹、云纹和植物等纹样,采用刻和划手法。技艺受越窑和北方定窑手法影响,其装饰粗糙而潦草,器形以碗盘罐壶等民用产品为主。虽受五代至唐时期浙江境内越窑和瓯窑青瓷影响,釉色和纹饰却远没有达到当时越窑中瓯器“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4]的色彩效果。进入北宋后有了改变,整个全国瓷业水平且发展迅速,龙泉窑深受北方钧、汝、官、定等窑口影响,各项工艺得以改进和提高,胎体增白而细腻,釉色均匀稳定,器形品种增多,纹样丰富。此时青瓷的特点还是表现力丰富的装饰纹样。但是,不断提升的整体制瓷工艺已经为南宋青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建都后,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转移。皇室对瓷器的需求新增,加速了杭州的修内司和郊坛官窑的建立和烧制,在无法满足皇室大量瓷器需要的情况下,龙泉窑被推到前面,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再加之北宋以来汝窑、官窑以及钧窑比较发达的制瓷工艺和技术,对釉的质感色泽的追求,以及北方工匠带来的新工艺和新技艺,这些都对龙泉窑烧制青瓷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瓷器的审美取向,对龙泉青瓷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龙泉青瓷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整个北宋时期,官窑主要流行青白两大瓷器风格,而又以青釉系统为主(釉色在浅色的青绿之间),因此龙泉瓷到南宋时期,发展方向只有青绿色,这恰恰符合宋人的审美品味。正如《中华文化史》写到:“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词‘婉约幽隽’,‘细腻雍容’;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脱略繁丽丰腴,尚朴澹、重意态,即如宋人服饰,也‘惟务洁净’,以简朴清秀为雅。”这种青色系列一经出现,就将青瓷的审美推向一个历史的高度,加之唐宋以来江南城镇发达的经济状况与文化氛围,促使其延续和发展,终于成为中国青瓷艺术发展的顶峰。元代以后,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的变更,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青瓷已经开始脱离宋时的审美习惯,釉色没有宋时的考究,表现为暖灰绿色或姜黄等色。制品表现为尺度增大,超出宋时尺寸的几倍,相应胎体变厚,原料的需求增大,导致坯釉料选料不精细,坯体中含铁和钛等杂质较多、烧成的还原气氛不到位,因此青瓷的品质急剧下滑,到明代以后更加沦为一般意义上的粗糙青色瓷器。交通的不发达,导致几百年以来青瓷被锁在大山深处。


《幽境》  毛伟杰

格调高雅的釉色之美。南宋时青瓷最显著的改观就是增加釉层厚度,导致施釉和烧制工艺的改变。此时的陶工探索出一套新的施釉工艺,采用多次素烧的方式,同时釉层加厚,烧制的时间、气氛等也随之改进,最终烧出 “浑厚华滋,厚如凝脂,青比美玉” [5]的釉色。中国自古就有“错彩镂金之美”与“芙蓉出水之美”两种不同的审美。宗白华先生认为,从魏晋六朝始,“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初发芙蓉’比之于‘镂金错彩’是一个更高的美的境界。”[6] “初发芙蓉”就是体现青瓷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文人用创造性的审美意识不断演绎着青瓷的色泽。对青瓷釉色的评价,也充分体现出宋以来文人的审美追求,青瓷的釉色已经浸透文人的人格品质,折射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和陶瓷文化。青瓷被称为青玉,自古以来我国的贵族及文人就有带玉和配玉的习俗,视玉为人格的象征。“以玉比德”,“玉质的坚贞而温润,它们的色泽空灵幻想,……趋向精神人格之美的表现。它的影响,显示于中国伟大的文人画里。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是玉的境界”[7]。玉的质地所呈现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极其广泛和深远,国人对玉崇尚和珍爱,自商周始一直延续至今。宗白华先生曾经讲过:“我们在新时器时代从我们的日用器皿制出玉器,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瓷器就是玉的精神的承续与广大,使我们在日常现实生活中能充满着玉的美”[8]我想,青瓷就是人间创造的美玉。把对玉的情结转化,或者说是延伸到青瓷之中,这也是青瓷从南宋以来一直受人喜爱而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青瓷之美已经表现为一个民族形成共同的心理氛围,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识取向。作为宋以来文人士大夫推崇的以道德为中心的人品写照,意与理而合的青瓷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性格。


神韵超然的造型之美。在造型方面,青瓷吸收了汝窑和官窑的各种器形,借鉴青铜礼器和祭器的形态,并简化了配饰、部件和纹饰。器物造型的线条曲直对比、长短呼应,追求端庄、稳定、和谐、高贵之美,从整体的造型中体现出宋人文质、典雅、平和的审美观念,体现出端庄而稳重的造型意识。觚、琮、觯等造型的瓶,奁、鼎和鬲等造型的炉,均呈现出精湛的技艺。胎骨形成硬度性造型,和厚釉的柔软性形成对比。厚重的釉汁消减了金属器造型的锐气,化解了青铜器庄严造型形成的距离感。还有贯耳瓶、凤耳瓶、鱼耳瓶、蟠耳瓶等龙泉样式,把握造型的细节或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给观者以器形均衡饱满的感受。青瓷中有许多造型系从自然中得到灵感,融入自然形态的因素,如在造型上吸取天然生长植物的花、叶和果等生命形态,创作了荷叶盆、莲蓬碗、葫芦瓶、海棠瓶等等。把文人的审美意识融入青瓷适度的器型体量和比例关系之中,化为文人意趣,使青瓷臻至生命意识与审美情感合二为一的境界。另外,为突出釉色,装饰方面用极简极单纯的直线,加上瓷器成型时留下几道突起弦纹,增加稳定而幽静的感觉。为了突出厚釉特点,减少了南宋以前的刻划纹饰,装饰上充分考虑造型与厚釉的因素,将刻划工艺转变为突起的贴、捏与塑等浮雕和立体装饰。如在盆盘内贴饰首尾相对的浮雕双鱼纹,用釉与无釉、青绿与胎的暗红色形成对比,产生新的装饰品种。总之,这个时期器形具有简约而单纯、端庄而精巧的造型艺术特征。南宋时期青瓷巧妙地使造型与釉色这一对主要因素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结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