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主题阐释:装饰三年展专题报道汇总

  • Update:2011-11-16


五,混合现实:《好设计的生活态度》(刊于装饰杂志2011年第8期)

 

 好设计的生活态度与智能重组

The Life Attitude of Good Design and Smart Recombinations

李馨

Li Xin

 

好设计愉悦视觉、身体和心灵,使大脑兴奋;

好设计注重品质及它对日常生活的意义;

好设计在生产、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都不会造成伤害;

好设计具有跨文化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被解读;

好设计是可持续的,放眼未来,富于革新精神。

我认为我们最好能使普通观众对“好设计”更加敏感。

——“混合现实”策展人之一,特里斯坦·凯柏勒

 

    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将我们推向充满冲突、重叠与混搭的环境中,曾经完整的生活在逐渐碎裂,行进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开始陷入盲目与不知所措中。好在一股新的力量正试图将这些碎片有意义地重组,协助我们步入一个“混合现实”的年代,新奇、刺激又富于哲思。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分展览“混合现实”(Good Guys),关注的正是这样一股改变现实的新生力量,即设计的力量。“混合现实”展占地约900平米,由来自瑞士的策展人特里斯坦·凯柏勒(Tristan Kobler)、芭芭拉·霍泽尔(Barbara Holzer)、马丁·海勒(Martin Heller),和国内策展人李德庚共同策划,旨在呈现优秀设计师如何运用设计智慧在我们现有的事物中发掘新能量。

    表面上看,中英文主题“混合现实”和“Good Guys”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一个强调对现实的改造途径,另一个强调好设计师的重要性。这也成为媒体乐于追问的问题之一。谈及于此,中方策展人李德庚表示,本次设计三年展的五个主题最先均由外方策展人提出,更多地从学术、国际观方面考量,而中方策展人则负责平衡分展览与总主题之间、各个分展览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站在中国设计的立场来阐述展览主旨。可见,对中英文名称的拿捏,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体现出“混合现实”分展览对三年展总主题的呼应,以及强调优秀设计师改造现实的途径。

好设计的生活态度

    从英文名称看,与展览总主题“Good Design”最为接近的,恐怕就数“混合现实”(Good Guys)了。正如展览方所阐述的,“没有好的设计师,没有这些好家伙们(Good Guys),好的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何为好设计?”是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提出的核心问题,也是“混合现实”展试图做出回答的问题。

    “混合现实”策展人之一特里斯坦·凯柏勒在接受采访中指出,“好的设计愉悦视觉、身体和心灵,使大脑兴奋。它充满了乐趣并令人快乐。设计的品质以及好设计对日常生活的意义,是牵动着所有设计从业者的重要问题。”另外,他还为好设计制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好设计在生产、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都不会造成伤害;好设计具有跨文化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被解读;好设计是可持续的,放眼未来,富于革新精神。”可见,特里斯坦·凯柏勒关注设计的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并且坚持好设计必须是环保、跨文化和创造性的。围绕这五个关键词,“混合现实”展运用实物、模型、装置等的400多件作品,为公众打造全方位的视角,让他们了解世界一流设计师的设计立场和生活态度。

1、好设计令人产生快感体验

设计讲究艺术性,是设计产品区别于普通功能性产品之处。艺术性产生美感,一方面表现为激发受众进行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多维度思索,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视觉形式激活受众的快感体验。这种视觉形式对人类心理甚至身体所产生的快感刺激,一直被认为是艺术作用于心灵的神秘力量。特里斯坦·凯柏勒所说的,“好的设计愉悦视觉、身体和心灵,使大脑兴奋”就是强调设计的视觉形式感。在“混合现实”展览中,克劳迪娅·卡维泽(Claudia Caviezel)的《墙纸》,Jörger-Stauss工作室的《海报/明信片》系列作品,都呈现出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

与另一团队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和菲奥娜·拉比(Fiona Raby)提出的设计的反思意识相比,“混合现实”展旗帜鲜明地主张形式快感似乎显得贪图享乐,但从设计本质的角度看,“充满乐趣并令人快乐”比“引发反思”更符合设计的原始要求。然而,“混合现实”展览中那些强调形式的设计并非视觉奢侈品,而是在增强视觉形式感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功能的提升和生活态度的表达。

2、好设计具备影响日常生活的功能元素

    “混合现实”团队重视设计与艺术的差异性。艺术常常被允许天马行空,但设计却肩负更多责任,设计的后果也常被更为严肃地看待。如何对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是设计的核心价值。正如特里斯坦·凯柏勒所说,“毫不奇怪,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正是设计最强劲的动力之一。”在“混合现实”展览中,无论是Junky Styling工作室提供的“飞行套装”,Freitag工作室的“R506 浅蓝色哈金斯包”, LLOT LLOV艺术品商店的“matt灯”,还是马库斯班戈特(Bangerter Markus)设计的“聚丙烯座椅”,塞壬·爱丽丝·威尔森(Wihelmsen Siren Elise)的《365天针织时钟》等,都是日用品。即使是最普通的日常用品,也可以多功能且饶有趣味。

3、好设计的生活态度

特里斯坦·凯柏勒指出,本次展览的目的是“希望观众看到设计师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并从这些改造中学到一些东西。”好设计应具备鲜明的设计立场,并透露出设计师的生活态度;好设计还通过发挥功能,激发受众的多维度反思,促使受众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混合现实”策展团队,提出了革新的创作态度、跨地域的文化态度和提倡环保的生活态度三重设计理念。

好设计的创作态度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和陈述,以及传统与创新的取舍。特里斯坦·凯柏勒认为,产品不应该仅仅是生产,而应该向更多方向、更大范围去思考,比如关注生产过程的乐趣,反思设计时是否会自豪或者开心,这就要求设计师将个人情感融于设计过程中。针对传统的取舍问题,虽然特里斯坦·凯柏勒提出设计应放眼未来、富于革新精神,但他却从未否定过传统的价值。“混合现实”策展团队认为,当代设计师不可能完全转换为传统思维,应该主张当代风格与传统技术的配搭,“发展现代生产也不一定以传统手工艺的逝去为代价,当手工艺中的多样性和人性部分融入工业生产之后,会让工业生产更符合人的需要;以未来为导向的潜台词不是遗忘历史。”

    好设计的文化态度是指地域化为设计带来个性特质,而国际化为设计打开发挥空间。国际化和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不应是文化发展的未来。当我们的本土风格消失殆尽之时,随之消失的还有设计的个性。地域化不等于狭隘,国际化也不等于先进;对民族优势的不自信和对国际化的过渡崇拜,往往导致设计走向雷同。在特里斯坦·凯柏勒的概念里,“国际化就是如何让独特的你走向世界。”无论设计师处于何种环境,无论他从事何种设计,地域化是其与众不同的特质所在,而国际化则意味着他的市场拓展力。

    好设计的生活态度主张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混合现实”希望表达的,不仅是产品使用过程不污染环境,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都不会造成伤害”。优秀的设计从业者,必须对好设计有全方位的理解,继而观照到设计的方方面面,使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循环体系。这方面大名鼎鼎的案例包括戈登·默里Gordon Murray)设计的可拆卸汽车和萧氏(Shaw)地毯的可回收机制等,每个案例都令我们为设计的改造力慨叹,同样地,这次“混合现实”展也将带来一些惊喜。

智能重组的混合现实

    “混合现实”展不仅希望通过最新的设计产品为观众呈现好设计的生活态度,也希望多方位启发设计师们对已有现实进行改造。他们提出“重组”的改造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设计实践。设计师兼作家的约翰·萨卡拉(John Thackara)最先提出“智能重组”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把几个看起来互不相干的、已经存在的想象和可能性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事物,“混合现实”展览更多地是侧重对已经存在的现实物品进行重组。

    在本次展览的400多件展品中,集中演绎了多组经典的智能重组案例。ESCAMA设计工作室的普夫包、银色索科鲁包(图1)、阿米莉娅包等,都是利用铝制拉环和针织品制作而成Ikou Tschüss设计工作室利用丝绸和包装绳制成围巾,Breaded Escalope设计工作室运用塑料桶和扎线带制成samsa塑料桶储物架(图2)。另外,展览还将展出运用多种现成物品组合而成的新型灯具,例如,Luxluxlux设计工作室用羊毛织物和金属丝制作的灯具“柔光”, Breaded Escalope设计工作室用塑料桶制作的samsa塑料桶吊灯,LLOT LLOV艺术品商店用羊毛缠绕电线制成的matt灯具(图3)等。更具启发性的是,马蒂·古伊斯(Mart Guixe)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进行智能重组,设计出“可种植的小宠物”玩具,生动有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