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城市腾飞的翅膀:1970年大阪世博会

  • Update:2010-09-01
  • 陈曦
  • 来源: 装饰2010年第9期
内容摘要
Wings of a Soaring City: 1970 Expo Osaka/内容摘要:1970年举办的大阪世博会是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盈利效果最好的世博会之一,它展示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崛起与复兴,同时促进了日本关西地区的再次发展。通过这次世博会,人类对科技与生活的结合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反省,日本从文化层面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圈,而亚洲与世界开启了全新的交流时代。大阪更是通过世博会的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世博会在促进主办城市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方面的积极意义非同凡响。/关键词:大阪、世界博览会、城市规划

四、反思


  在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中,世博会作为具有激发作用的城市事件,在城市发展跨越阶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重要的城市事件往往是城市建设的催化剂,通过调动各方面资源和能动性,实现在常规的政策手段下不可能实施的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也使得公共的、私人的各投资开发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介入。但是并非所有的事件都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良性作用,缺少对于城市本身发展考虑的事件运作,非但不能激发城市的跨越提升,反而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以及大阪世博会自身看,该届世博会可说是获得空前的成功。但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世博会还是存在许多争议性。


  世博会选址在大阪市东北部的吹田市千里丘陵,建设时将基地树木砍伐,丘陵夷为平地,重新建造了一块平整的基址。原有自然基础被无差别地完全抹去,在丘陵中开辟出大片平地以修建世博园,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破坏。而且由于展馆数量一再追加,建筑密度过大,世博园中几乎没有树木。虽然最终世博园移走建筑、重植树木,改建为世博纪念公园,但原有生态平衡已遭破坏,这种粗放型的建设方式与世博会所宣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明显有欠符合。世博会过于密集的人流和长达6个月的展出时间对附近的居民区也提出极大的挑战,影响巨大。1970年6月《纽约时报》报道,在经历了3个月的世博会后,吹田市千里居住区的居民甚至已经感到有些厌世。


  大阪世博会期间,公路、铁路,再加上港口、机场建设,近九成投资用于交通设施建设。而对于环境等问题却关心甚少,导致在世博会结束后,公害问题成为大阪市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1957年,大阪府的车辆保有量为16万辆,而到世博会结束后的1972年,增至之前的10倍。市内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世博会期间修建的大量公路也不足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现象。由于市内交通拥挤不堪,而郊区公路网却比较发达,导致许多工厂纷纷搬往郊区。工厂外迁,使得住宅也逐渐郊区化,出现了住宅区与工厂区混在一起的现象。这些状况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困难,市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大阪城市人口流失严重,1965年大阪市人口为315万人,1980年为265万人,城市人口减少了50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举办大阪世博会就是要借助世博会,扩大大阪市的城市规模,效仿东京成为世界级中心城市。而城市人口的不断流失会大大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大阪世博会虽然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却出现了诸如城市空心化、规划的无序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筹备时没有注意到城市的综合发展,引起世博会后城市的衰落。


  
结语


  东京和大阪在日本的经济定位及地理位置与中国的北京与上海的关系很相似,各是两极重镇,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支柱型城市,亦是最为发达的城市。通过两个城市之间为举办世界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系统将国家大半地区的交通网络联系贯通,城市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深化。从1964年奥运会申办成功起,日本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为奥运会建造的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和为世博会兴建的阪神交通网直至今日仍担负着日本国内交通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日本城市交通网的雏形便是在1960年代建立起来的。


  如果把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与中国的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中日两国都地处东亚,拥有类似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大同的发展趋势中都得到世界范围越来越多的关注。上世纪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和战后复兴,打开了亚洲文化之门,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迎来了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其次,现在的中国和上世纪的日本同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经济的重新崛起,物质的极大丰富促使人们开始对文化生活提出要求,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同时也渴望被世界所了解。再者,东京、大阪在日本的经济定位及地理位置与北京、上海的关系很相似,各是东西或南北重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支柱型城市,亦是最为发达的城市。通过两个城市之间为举办世界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系统将国家大半地区的交通网络联系贯通,城市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深化。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均将地址选在了首都,让这个活动附加了强烈的政治意味,而大阪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则更像是表演欲得到首次宣泄后更加冷静的展示和审慎,展示自身对生活与文化的认识,回顾与反省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注意到以上这些相似点,不仅使我们对大阪世博会的举办过程与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评价当下进行中的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参考文献:
[1]  World: Toward the Japanese Century, Time, 1970.3.2
[2] 阿尔弗雷德?海勒:《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吴惠族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蔡军、张健著:《历届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5] 郭定平:《世博会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 克劳德·塞尔旺、竹田一平:《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魏家雨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7] 乔兆红:《一切始于世博会:博览效应与社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8。
[8] 唐子来、付磊:《世博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城市规划会刊》,2004年第1期,第6-9页。
[9] 吴敏:《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海世博》,2007年第2期。
[10] 吴琼华,晏克非:《1970年大阪世博会客运交通回望(上)》,《世博经纬》,2005年4月,第4-6页。
[11] 吴琼华,晏克非:《1970年大阪世博会客运交通回望(下)》,《世博经纬》,2005年5月,第4-5页。
[12] 郑时龄, 陈易主编:《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注释:
  [1]  该数据为世博会所有项目投入资金的总和,其中相关工程费6502亿日元。
  [2]  吴敏:《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海世博》,2007年第2期
  [3] 乔兆红:《一切始于世博会:博览效应与社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8
  [4] 郭定平:《世博会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3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