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

  • Update:2011-04-14
  • 周志
内容摘要
2011年3月初,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的陶瓷之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所谓的“龙泉模式”与“景德镇模式”以及广东佛山、石湾等地陶瓷产业模式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产业结构、人才组成与发展创新这几方面。我们此行尤其关注了龙泉青瓷产业这三方面的发展状况,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发展道路与自身特色,并希望能给陶瓷业界以某些启示。


2. 改制与繁荣
龙泉青瓷行业自1985 年2月开始实行体制改革,撤销了国营龙泉瓷厂总厂,分别设立龙泉瓷厂、龙泉瓷器一厂、龙泉瓷器二厂、龙泉瓷器三厂以及龙泉青瓷研究所,各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6]从90年代起,龙泉青瓷行业出现了国有、集体、私营和个体经营共存的局面,由于国有企业连年亏损,经地方政府批准,相继破产转制。于是,个体、私营青瓷企业应运而生。


从18岁起就开始入厂做瓷的徐定昌在国营厂度过了20多年的时光。他向我们介绍,“从恢复生产以来,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做的是日用品,碗盘杯碟等,人们所需求的。80年代后期,外交出口的瓶、罐、雕塑等开始多起来,但大多是机械化,很少全手工的,只有研究所做几个。到90年代中期,国营厂开始出现困境,我们是95年出来的。以前我们很多人都在一个单位里,但都发挥不了能量,到了大家都开始办厂,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精力、技术都全面发挥出来,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正在接受采访的徐定昌大师

经过五十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期,不但艺术瓷在国内外打响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有了更大的市场,包装瓷和工业瓷也在加大开发力度。可以说,龙泉青瓷最繁荣的时期就是最近这三五年。这一方面有龙泉人自身努力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信息交通迅速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龙泉政府已制定了对宝剑青瓷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创建宝剑青瓷文化研究所与剑瓷文化传承中心,开辟青瓷、宝剑名优产品市场,进一步带动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产业的发展。[7]1998年,龙泉政府成立青瓷宝剑管理部,并着手建设青瓷宝剑园区,促进特色工业发展。2006年5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泉青瓷、宝剑成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经过浙江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两次专家论证,龙泉青瓷得以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参与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竞选。2009年9月30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泉青瓷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遗”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扩大龙泉青瓷的知名度,还有助于将这一独特的、典范的传统手工技艺在自然、文化和经济环境中得到延续。此外,据了解,从2002至2010年,龙泉已经连续举办五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并多次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成功举办青瓷精品展示会。政府正是希望通过节会的放大效应来扩大龙泉青瓷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龙泉青瓷产业的进一步做大。2009年底,龙泉青瓷博物馆新馆开馆,这座目前国内最大的青瓷专业博物馆既是展示龙泉青瓷文化与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正在建设中的龙泉青瓷创意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它将与大师园(截至目前已入驻十余家大师工作室)和国际陶艺村共同组成龙泉的青瓷文化研究中心、对外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推出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龙泉市青瓷企业的迅速成长。此外,日益便利的交通也给龙泉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自2006年12月丽龙(丽水—龙泉)高速公路开通之后,龙泉突破了一直以来困扰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龙泉青瓷企业的招商引资出现“井喷”现象,这极大地改变了龙泉青瓷的命运。


龙泉青瓷博物馆

今天,在龙泉市已经有三百多家青瓷企业。据悉,去年龙泉市青瓷的年产值达到了6亿多元人民币,其中艺术瓷大概在1个亿左右,包装瓷大概在3个亿,其中包括酒瓶包装、药品包装、茶具包装等等。从单个企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也是一天天的在走上坡路。徐建新先生的“瓷中天”青瓷坊在龙泉仅为中等规模企业,目前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他告诉我们,厂子的产值这几年翻番很快,去年80来万,今年应该能到100万以上。“其他好的企业产值差不多都在500万以上。龙泉市有三五家甚至能做到年产值上千万元。”


3. 思考
就发展趋势来看,龙泉的青瓷行业规模必然还将继续扩大,层次也将更加丰富。但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单就发展的状态而言,龙泉青瓷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与那些大产区有不小差距。首先,龙泉的青瓷企业大多小而散,很多企业都属于家庭型、作坊型、前店后厂,规模小,人数少,每家厂子大约都是七八个人,最多十几个人,还没能实现规模和集聚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产能。(图13)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接单时都不敢或无法承接大批量的货品订单,产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龙泉的青瓷产业产品结构也较为单一,目前包装瓷的生产比重比较大。(图14)包装瓷的订单多属于酒瓶,基本上都是制酒企业主动上门来样加工,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设计,加上竞争对手多,利润空间不大。而日用瓷产品开发和生产也不多,导致产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龙泉青瓷有产区品牌却缺乏企业品牌。这其实也是目前中国大多数陶瓷产区的通病,世人只知景德镇、宜兴、龙泉,而并不清楚产区内各家企业的特色。同质化现象在龙泉企业中非常显著,在我们走访的大多数店面内,摆放的青瓷产品无论是品种、造型还是釉色均无太大差异,最多只是在装饰细部以及釉色微妙之处稍有变化。可以说,缺乏差异化竞争是目前龙泉青瓷业发展的一块软肋。具有品牌效应的还是几位大师个人的企业,但这种依赖个人名气声望来支撑的市场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保持其可持续性?仍需继续观望。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家店面里廉价的青瓷产品,大多5-10元,以茶具为主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