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

  • Update:2011-04-14
  • 周志
内容摘要
2011年3月初,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的陶瓷之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所谓的“龙泉模式”与“景德镇模式”以及广东佛山、石湾等地陶瓷产业模式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产业结构、人才组成与发展创新这几方面。我们此行尤其关注了龙泉青瓷产业这三方面的发展状况,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发展道路与自身特色,并希望能给陶瓷业界以某些启示。


三、创新之问
龙泉青瓷历史积淀深厚,传统工艺也得到较为完整的继承,在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多年的恢复与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成长,工艺技术人才也在不断扩充,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可以说青瓷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我们在参观了诸多龙泉青瓷企业以及门面店铺之后也发现。但是创新举步维艰,竞争力度不强。目前与国内其它陶瓷产区比较起来,龙泉青瓷市场份额占有量小,竞争力度不足,笔者觉得其中关键一点就是龙泉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1. 技术之新
在采访徐定昌的时候,我们曾经问及他对青瓷创新的看法。这位做瓷做了近40年的工艺美术大师显然还对青瓷的传统抱有很大的信心。在他看来,创新当然是需要的,但是龙泉历史上的东西太厚重了,要学习的太多了,只要把过去的那些品种翻一翻,做一做,加些有时代气息的东西进去就已经足够了。


徐定昌认为,龙泉青瓷要想往前走,主要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釉的配方,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做出最地道的梅子青、最好的粉青。再有是工艺上,包括修胎、底足和口沿等。此外造型也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龙泉青瓷额外的装饰很少,绘画往往还会破坏了整个的感觉。青瓷造型主要是靠它的线条,这是关键,要不断的完善它的线条,要达到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对于创新的难度,徐定昌也早有认识,他坦言:“龙泉青瓷很难做,越做感觉难度越大。可以说是永无止境。不论怎么努力,也只是前进一点点。”从这一观点来看,青瓷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已达到了发展的瓶颈,要想有所突破可谓难上加难。而就我们所见,现代龙泉青瓷的釉色因为烧制技术的改进、窑炉温度控制的简化、釉料配方的研制开发以及胎土白皙化程度的提升,类冰似玉般的质感确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许多作品甚至已经接近于玻璃的质感。但如果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过于贴近玉质与玻璃的轻盈釉色难免也会给人以一种“浮”、“飘”的感觉,缺少了古代青瓷那种稳重凝练的文雅气质。(图18)可见,龙泉青瓷工艺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技术的缺口,而是一座审美品位的堡垒。


2. 设计之新
在1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龙泉青瓷作品主要以温润如玉的釉色以及流畅优美的造型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尤其是南宋龙泉青瓷,几乎已臻至中国古代陶瓷青色的最佳境界,精美的造型更是令人爱不释手。如今,龙泉青瓷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传统青瓷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亟需重新定位。


对于一件工艺作品来说,色彩与造型无疑是最主要的两大表现手段,而色彩的存在又依附于造型之上。从目前来看,现代龙泉青瓷似乎更加注重釉色之美,而器物造型方面偏于老化。从目前龙泉市的青瓷市场来看,产品主要以瓶罐类的工艺礼品以及杯壶类的茶具最为常见。器型也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一种是从传统中延续下来,并加以发展的;第二种干脆就是形制上的仿古类器物,主要以古代礼器中的玉器和青铜器作为蓝本;第三种则借鉴、模仿了其他陶瓷产区的器型。少数具有创新性的新器形,或因烧制难度较大而烧制极少,或因市场前景不明朗而不敢大量制作。比如徐建新先生设计并烧制出的一款青瓷镇纸,小巧的体型、温润的釉色十分适于在手中把玩,几令人爱不释手。但因制作工艺复杂、烧制难度太大,以至价格偏高,至今只卖出两件,这也令我们感到十分遗憾。(图19)


青瓷镇纸,徐建新设计制作

近年来,龙泉青瓷也加大了与各大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每年都会有学生到龙泉来实习。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更是凭借地利人和,与龙泉结下不解之缘。现任中国美院陶瓷系主任周武老师本身就是龙泉人,在青瓷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此外,其他各大美术学院,如鲁迅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也都在龙泉设立了科研教育基地。相信龙泉青瓷业与高校之间搭建起来的平台在未来会越做越大,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结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置身龙泉市里,就可以鲜明的感受到这一点。除了市中心区域,无论是驱车前往古窑址考察,还是到几个私人收藏家的别墅里赏瓷,几乎都要走一段曲折的山路。龙泉市地区的山地与丘陵地貌占90%以上,河谷平原面积很小,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因此,这里的工艺美术界普遍存在一种“山里人”的思想。当然,笔者在此使用这个词并非出于贬义。其实,正是山里人那种淳朴直率、坚韧执着的精神支撑着龙泉人迎来了今日的繁荣。但是,青瓷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上千年的积淀令这门艺术早已发展得高山仰止,如果仅仅以执着的精神去面对的话,很难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站在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之间的现代龙泉人必须作出自己的抉择。


如诗如画的龙泉山水

其实,水更是龙泉的活力之源。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 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图20)自古以来,大江大河都左右着制瓷业的发展,许多重要的窑址大多分布于河流、溪水的旁边,因为其有利于制瓷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山无水不活,正如孔子所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生生不息的河水象征着交流与沟通,象征着不断进取、灵活求变的精神。当代龙泉人不仅要有山的坚韧与真诚,更要有水的豁达与灵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做真正的智者,把握时代精神,平衡传统与创新,让美丽的“雪拉同”再度誉满世界。


注释:
[1]叶辉:“龙泉青瓷:在保护中生辉”,《光明日报》,2010.11.10,第5版。
[2]沈岳明:“中国青瓷史上的最后一个亮点——大窑枫洞岩明代龙泉窑址考古新发现”,《紫禁城》,2007.5。
[3]徐朝兴:“恢复龙泉青瓷生产50年亲历记”,《艺术市场》,2007.10。
[4]王成武:《龙泉青瓷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第33页。
[5]金登兴:《龙泉瓷厂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146 页。
[6]同[4],第17页。
[7]同[4],第39页。
[8]蓝法勤:“由‘工’到‘艺’——浅议龙泉青瓷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年8月(上旬刊)。
[9]同[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