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

  • Update:2011-04-14
  • 周志
内容摘要
2011年3月初,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的陶瓷之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所谓的“龙泉模式”与“景德镇模式”以及广东佛山、石湾等地陶瓷产业模式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产业结构、人才组成与发展创新这几方面。我们此行尤其关注了龙泉青瓷产业这三方面的发展状况,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发展道路与自身特色,并希望能给陶瓷业界以某些启示。


二、人才之问
    从业人员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里所谈的人员,既包括那些名扬天下的工艺大师,也包括默默无闻的务工者,甚至也包括在龙泉尚未形成气候的设计人员。总体来看,现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态势虽然是年轻的,但目前在龙泉从事青瓷业的各类人才却并没有太多的青春朝气。据了解,现在开厂子的这批人大多都在40岁以上,30来岁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还不够。当然,陶瓷产业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与素养沉淀的行业,年轻人或者耐不下性子来做,或者对本行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是个事实。但是很显然,从另一层面来看,这里的年轻人因资历过浅而受到压制,很难立足创业也是个中原因。


1. 大师引路
目前,龙泉市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有三位:徐朝兴、夏侯文、毛正聪;此外还有中国陶瓷大师6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6位。这些人是龙泉最顶尖的陶瓷人才,他们对龙泉青瓷的发展贡献着巨大的能量。正如徐定昌所说,这些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是领路的,往前做名气的。没有他们,龙泉的知名度也提不上来,就是要靠这些人来推动。


据了解,目前这些大师手下的企业基本都是两个方向,一部分是自己的作品,一部分是自己厂里做的工艺品,而且目前来看产品那一部分很可能会逐步交给子女等下一代去做,或者干脆放弃,让一些小厂去做。如今,青瓷作品个人收藏早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大户,由于作品的单件价格高,一般都在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以上,这在历来“重艺轻工”的中国艺术界已是难得的现象。目前收藏大师作品的大多集中在沿海一代的富裕地区,浙江、上海和北京都很多。除此之外,来自政府的礼品瓷与陈设瓷的订单也是总会优先考虑下给这些大师。


毛正聪大师研究所里的作品陈列室

从年龄上看,三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里,徐朝兴今年68岁,还算年轻的,毛正聪已经72岁,而夏侯文更是76岁高龄。这一代大师之后,龙泉青瓷引路之人由谁来担当?目前多数工艺大师的企业基本上都走的是家族式传承的路子,大师的下一代往往会扛起老一辈的担子。这种传承模式对于自身企业发展当然具有稳定、可靠等优势,但在人才选拔方面却有着路子较窄的弊端,我们对此不无忧虑。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几年,龙泉市逐渐涌现出一批中年骨干,以现为中国陶瓷大师的卢伟孙(1962年生人)为代表的一批新生力量开始打出了名声,这些人中很多都曾经做过大师的学徒,手艺技巧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他们的艺术视野也更为开阔,相信他们也能担起未来龙泉青瓷发展的一部分重担。


2. 务工人员
青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给龙泉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青瓷行业的务工人员队伍日益扩大,据了解,这些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改制前龙泉瓷厂工人、龙泉及其周边农业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和龙泉中职校学生等。
近几年,龙泉青瓷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增多,大多数来自于邻近陶瓷产区,如江西景德镇以及临近的福建德化等。(图17)他们以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居多,工种以拉坯、修坯、刻花、模具等为主。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满足大生产的需求,龙泉青瓷的成型工艺以模具成型为主,手工制作相对较少,而且在装饰技法上以刻划花为主要手法,这种手法是适合青瓷的胎釉特色的。近年来,随着传统手工艺的回归,市场和艺术表现上都向手工制作上偏重,许多企业和作坊都急需大量具备一技之长的手工艺人才,这种需求吸引了大批邻近瓷区人才的涌入,而他们对龙泉青瓷工艺的提升和发展也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正在修坯的陶工

3. 创意人才
青瓷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体,需要高端科技人才与创意人才为其服务。在现代化的产业中,设计与生产是分离的。而龙泉青瓷生产的“正统”观念却是一件瓷器必须由一个人亲手完成,这件作品才能算是他的。[8]由于存在这种重“技术”轻“文化”的观念,龙泉青瓷在人才培养上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陶瓷工匠。在徐定昌那一代人眼中,做产业是没有出路的,不仅不是正路子,而且还要耗费大量资源,真要推动龙泉青瓷发展,还得取决于做瓷的手艺和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当然,徐大师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仅仅依靠手工技艺的进步一条腿走路,龙泉青瓷未来的发展之路未免要窄了许多。


在当代社会,设计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如果没有大量创意设计人才的支持,龙泉的陶瓷之路只能局限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小圈子里,无法真正走上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之路。培养设计师和培养手艺人是截然不同,手工艺人偏重于技术的传授,而设计师除了工艺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和艺术审美观的建立。如今,龙泉职业高中已开始开办青瓷工艺专业,丽水学院也开设了陶艺专业(青瓷方向)的本科专业[9],为青瓷培养后辈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值得我们欣喜的现象。


4. 思考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自由发展,凸显出个体的产业效益,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整合力量的缺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厂与研究所虽然在分配制度上比较僵硬,不利于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在整合科研能量与培养人才方面却有着其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反观今天的龙泉,自1998年青瓷研究所解散之后,至今还没有一个政府或者学术层面的青瓷科研机构,对瓷土、釉色结晶材料、烧制工艺和青瓷的质量标准化等系统工程的研究一直没有步入正轨。青瓷科研力量的缺失从长远来看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它极有可能导致龙泉青瓷的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乏力。一方面,这与龙泉市缺少高等院校有着一定关系。反观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与科研能力对当地制瓷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龙泉在这方面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各厂家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各家釉料的配方基本都是自己配置,对外均要严格保密。这当然是企业自身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这也间接导致了龙泉青瓷新工艺、新材料之美的缺位。要解决目前的状况,龙泉人需要冷静的思考以拿出对策。

1 2 3 4 5